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卫视·ATV客户端:皖人守“沪”日记(80):没有被禁锢的城 只有离不开的爱

时间:2022-04-25浏览:500设置

      【编者按】
      身为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高新院区护理部主任,韩江英拥有32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此次援沪,担任安医大一附院援沪医疗队护理组组长,承担着凝聚安徽不同地区11家医院护理团队的职责,率先提出打造“最暖方舱”理念,创新实施护理分级精准管理模式,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她是冲锋在前的“指挥员”,战斗一线的“守门员”,舱内患友的“守护人”,身边战友的“贴心人”。下面请看《皖人守“沪”日记》第八十篇:

没有被禁锢的城
只有离不开的爱

安医大一附院护理部副主任兼高新院区护理部主任

安医大一附院援沪医疗队护理组长

韩江英

4月22日 星期五 晴 上海崇明

      集结出征 吹响援沪抗疫冲锋号
      自3月31日接到组建援沪医疗队的通知,到4月2日上午乘坐大巴车驰援上海抗疫,近40小时我几乎未曾合眼。

时间倒回到出发之前。为了确保到达方舱后能够快速开展工作,我带领9名护士长争分夺秒地做足前期准备,建立院区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副组长—小组长”三级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将这支由安医大一附院和阜阳11家医院共同组成的护理队伍分为8个小组,实行“安医—阜阳双组长”共管共治。至此,这支由122名护理队员组成的援沪抗疫队伍正式组建完成。

      4月2日晚上,医疗队到达上海驻地酒店,尚未来得及休整,我便与阜阳护理队迅速对接部署,一场众志成城的抗疫集结号就此吹响。

      4月4日凌晨,我院援沪医疗队在安徽省负责的4个院区中率先开诊,顺利收治455名患者入住方舱,这也标志着上海安徽方舱医院正式启用。

      倾情守“沪” 打造“最暖方舱”
      “入院有问候,住院有关怀,出院有温度。”——这是52岁出舱患者刘先生的最大感受。

      “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沿途有风雨和泥泞,也有真情和感动,愿您平安健康,我们一路陪伴。”——这是安医大一附院“最暖方舱”的暖心告白。

      一声声温暖告白的背后,是医疗队倾情守“沪”的医者仁心,也是同心抗疫的袍泽情义。抵沪以来,我带领护理团队创新实施护理分级精准管理模式,率先提出打造“最暖方舱”理念,为精准护理贡献“安徽经验”。

      ——结合本方舱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基础疾病等特点,将患者分为四级;

      ——根据方舱平面布局分区管理,实行弹性排班,能级对应,固定责任护士分管固定区域,对患者实施科学、精准护理;

      ——成立老年护理组、儿童护理组、心肺康复护理组、人文(心理)护理组、中医护理组等8个特色护理小组,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特长,满足特殊人群差异化护理需求;

      ——率先提出打造“最暖方舱”理念,为患者提供“全程、全员、全方位、个性化”最暖医疗服务,倾情守“沪”每一位患者;

      ——编纂制作《上海崇明复兴馆方舱医院安医大一附院方舱院区护理工作手册》,为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护理服务用心用情,精准施治落实落细。援沪医疗队全力同心“守沪”,取得了“一老一少有保障、重点人群有监测、中西结合显疗效、床位周转速度快”的阶段性战果。

      首战告捷 患者出舱“零失误”
      捷报频传!

      4月12日第一批65名患者治愈出舱!

      当天晚上又接到次日386名患者治愈集体出舱的好消息!

      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工作量,给护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一边要做好出舱患者繁琐的准备工作,一边要完成561名患者的高风险核酸采集,还要应对降温降雨等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在院区领导指示下,我当即与院区医务、院感、后勤部门协调,定人定岗定责,模拟患者出舱流程,做好雨具等应急准备,确保“零失误”。

      4月13日,在对出舱流程和重点环节的严格把控下,所有患者准确无误、安全有序地出舱,上车途中恰逢大雨,我们撑伞贴心护送,出舱患者纷纷点赞。

      等到最后一个患者出舱,一夜未眠、连续穿着防护服七个多小时的我几乎站立不住……

      党旗飘扬 展现“疫线”当担
      在疫情防控严峻的特殊时期,在方舱医院这一特殊的战场上,党建引领尤为重要,要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凝聚“硬核”力量。

      援沪期间,由我担任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建堡垒行示范,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防线”。

      医疗队中的党员同志们冲锋在前、不惧风险,主动请缨加入采集核酸等任务重、风险高的“党员示范岗”。在党员同志们的感召下,医疗队其他队员们纷纷写下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更显使命担当。

      同时,作为临时党总支的宣传委员,我组织建立临时宣传队伍,鼓励医疗队员挖掘抗疫故事,宣传身边先进事迹,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瞬间,一篇篇温馨的故事,被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凝聚为前行路上的温暖力量,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皖”美守“沪” 辛苦也温暖
      来到上海之后,为了避免家人担心,我只和他们通过一次视频电话。

      视频里近80岁的老父亲看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半晌无语……或许是因为理解女儿内心的倔强,也或许是怕一开口情绪便无法控制,直到挂上电话,父亲和我也没说上一句话,但我读懂了他眼中的担忧和鼓励,挂完电话后泪水夺眶而出。

      “妈妈,你是我坚持学医的动力,我的榜样,你辛苦了!”学医的儿子来信中写道。能成为孩子心中的那道光,让我倍感欣慰和温暖……

      “孩子们辛苦了,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加油!”每天,我微笑着和每一个队员打招呼。

      “没困难,加油!”他们扬起笑脸坚定地答复我。

      直到有一天,我得知一位护士长的妻子也是忙碌在一线的护士,家中孩子年幼,岳母年迈,夫妻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而他却一直坚称没困难,和妻子一再交代有问题自己解决,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那一刻,一股心酸与感动涌上心头。我这才意识到,原来不是没有困难,而是怕给组织添“乱”。舍小家,顾大家,这也许就是医者仁心吧。

      随后我与每一位队员深入沟通,了解到还有几位队员家中存在一些困难,但他们都强调自己能解决,不需要组织帮忙协调。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这是一群多么有担当的孩子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逆行”和“硬核担当”的“皖”美守“沪”。

      而我能做的就是积极联系医院大后方,为家中有困难的队员解决后顾之忧。同时组织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让快乐和温暖在团队中流动,减轻队员们的心理压力,更好地守护我们的“最暖方舱”。

      渐渐地,“虽然累,但我心里很温暖”成了我们122名护理队员共同的口头禅。

      这份温暖来自总队领导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队员准备的生日蛋糕,来自后勤组的同仁为我们贴心准备的红糖水,来自方舱小患者送给我们的七彩画,来自舱内心愿墙上的满满期待和祝福……

      今天,历史选择了我们,人民选择了我们,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不辱使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仗!

      写完这篇日记,我的泪水止不住地一直在流。

      一线抗疫再苦再累,我也能每天微笑着从容面对。这份从容来自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无畏坚守,来自各行各业志愿者微光成炬地勇敢奔赴,来自沪皖同心勠力抗疫地守望相助。

      谢谢我的“白衣袍泽”们,抗疫路上,有你们真好!
      时间:2022年04月24日
      来源:http://gl0.ahtv.cn/share/?id=118265§ionId=&publishTimes=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