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浦江纵横》微信公众号:《浦江纵横》月刊 | “东南”到“安医”的华丽转身——东南医学院内迁那些事

时间:2022-05-20浏览:2016设置

      在上海,几乎无人知晓上海有一座东南医学院。然而,在安徽几乎无人不知在合肥有一所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殊不知,追根溯源,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的“根”就是上海的私立东南医学院。

      创办,一个从无到有的奇迹

      ——肇始于医学救国

      民国初年,西学东渐,培养人才、教育兴国的呼声很高。北京大学的改制,发扬民主科学精神,引发高等教育的改革。1922年新学制的颁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高等教育办学热潮。同时,由于学界反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国人自办学校如光华、复旦、暨南、上海等大学以抗衡外国人在上海兴办的大学。上海国人自办了同德、南洋等几所医科大学,后南洋医科大学又分出部分设立亚东医科大学,沪上出现踊跃办学的新气象。

      1925年**五卅运动,反帝风潮席卷全国。南洋医科大学与亚东医科大学相继**学潮,亚东医科大学停办,很多学生因而失去求学之所。1926年,原亚东医科大学的进步教授郭琦元应亚东学生邀请从广州返回上海,他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邀请有识之士汤蠡舟、陈卓人、缪徵中等人发起建立新的医科学校,命名为东南医科大学,并颁布创办宣言。

学校创始人郭琦元

      1926年9月10日,东南医科大学正式开学,推举郭琦元为校长,聘缪徵中为教务长,汤蠡舟为医务长,蔡和钦为辅导主任,刘立纲、瞿直甫、夏慎初、汤蠡舟等为教授。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颇尽东南之美,揭开医学育人的序幕。

1929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大学组织法》,8月颁布《大学规程》,依据上述立法,大学分为国立、省立、市立、私立四种,大学分科改为学院。

创办宣言

      与其同步建立和发展的,还有东南附属医院。建立之初,校院合一,地点在南市沪军营外马路363号,汤蠡舟任医务长兼医院院长,医院总部设在沪军营,另在法租界萨坡赛路229号设立分院,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花柳科、齿科、X光室、化验室、临床检查室、手术室和药局,共约床位100张。

      1930年1月,学校更名为东南医学院,医院更名为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郭琦元兼任医院院长。

原东南医学院校门外景

      内迁,一个发展壮大的契机
      ——“面向农村,走向内地”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由于受时局和战争的影响,当时的国家高等教育,院校数量不足,发展缓慢,布局也欠合理,多集中于沿海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状况更是如此。在上海,医学院校有6所,而不少内地省份,医学教育一片空白。这种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既不能适应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需要,也不能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为此,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了“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等六大号召,号召上海各高等院校内迁,支援内地建设和发展,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东南医学院怀远旧址全景

      1949年暑假期间,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崔义田会晤,探讨东南医学院未来发展,双方均认为,东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面向广大农村发展是一条新的康庄大道。在党和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8月3日、东南医学院校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率先响应政府号召,一致通过了内迁决议案。

      经东南医学院与华东局卫生部分析、研究,一致认为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最符合现实的需要。**组织内迁考察团前往安徽合肥、蚌埠、芜湖等地,开展调查、寻觅和勘察院址工作。经东南医学院与皖北行署会商,双方认为将东南医学院迁往怀远县城最为合适。

      1949年8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先后批复同意东南医学院内迁皖北地区,院舍经费改由政府拨给。1949年9月26日,院长张锡祺就东南医学院内迁皖北怀远事宜,向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专题呈报内迁计划书等请示文件,内迁筹备工作正式开始。

      1949年11月28日,东南医学院函邀皖北行署派员到沪协助学院迁校事宜;并请另行派员会同怀远县政府接收、看管西门岗内民康、民望医院,淮西男中、女中,省立中学,培德女中,救济院及外国人遗留住宅等八部分的房屋财产。12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处电告皖北行署卫生处:“今后东南医学院的领导及建制归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处。”

      1949年12月26日上午9时,东南医学院在上海震旦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私立东南医学院向上海各界话别会”,会议发表了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向上海各界人民告别书》,同时上海各界欢送东南医学院内迁皖北怀远县。28日零时45分,全校师生员工、教职工眷属及附属医院医师职工共计500余人及校产,在东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汤蠡舟的带领下,动用12节火车车厢,由上海北站集体出发,乘坐专列离开了上海。当火车经过无锡时,国民党飞机在上空盘旋,并用机枪扫射,万分惊险。抵达怀远时,数千件仪器设备和行李却没有破损遗失。

安徽医学院校内风景

      1950年1月6日,第二批教职员工及少数同学离沪赴安徽怀远。7日下午,私立东南医学院在怀远县建新中学隆重举行联欢大会,与怀远县各界联欢。9日起学院开始办公。16日学生正式上课。

      东南医学院内迁,是学校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内迁,使东南医学院成为安徽境内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标志着安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开端。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贯彻“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推动沿海地区高校支持内地建设和发展,发挥了表率带头重要作用。以内迁为标志,东南医学院步入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发展之路。

      更名,一个凤凰涅槃的飞跃
      ——迁设合肥,揭开新篇章

      195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南医学院由怀远迁到省会合肥。

      这年秋天,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亲自陪同东南医学院院长张锡祺、党委书记李广涛到合肥德胜门外选址,最终决定在东南岗(即现址)圈地500亩兴建校舍。省政府拨出巨款用于兴建新的医科院校,并选派了最强的施工队伍,下达最艰巨的基建任务,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质量建好安徽省当时唯一一所医科院校。

      1951年10月,东南医学院正式成为国有公立的高等学校。

      东南医学院迁到合肥时,合肥的条件比怀远更差,有几条小街,街上也仅有几个卖土产的小店,土坯垒成的村房,泥土和碎石建成的破城墙,最高的建筑也就是解放军104医院的两层楼。东南岗这一带,更是荒无人烟的黄土坡。

      尽管当时设备简陋,条件艰苦,但每个人脸上都飘逸着笑容,教师教得认真,工人干得勤奋,学生学得刻苦,整个合肥似乎都是他们的校园,欢声笑语,无处不在,时时洋溢着蓬勃向上之风。新中国的自豪和新校址的兴奋以及对新事业的憧憬,深深地鼓舞着东南医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从1952年10月1日起,东南医学院正式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同时还确定10月3日为校庆日。

1952年医院德胜门外景

      1985年,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安徽医学院更名为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这标志着学校从单科系的医学院发展为多科系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学校发展又翻开崭新一页。

师生在教室上课

      创新,新时代安徽医学的引领“安医精神”照亮奋进征程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支援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10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本文选自《浦江纵横》2021年6月刊
      作者:惠继荣
      时间:2022年05月19日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I1MjcxNw==&mid=2694005536&idx=1&sn=61f4f074e080fa576c49eeaab3546ee1&chksm=baf03b228d87b234f9453b7e6ca3c90a66ed24b582230306640b2790cff378b4e454f2a969ac&mpshare=1&scene=23&srcid=0519iTKogsjjioDFX9KeYGuM&sharer_sharetime=1653011864685&sharer_shareid=c08d98b8072d74fb4a163e206fe0bf19#rd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