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政工作的着力点

时间:2022-11-04浏览:1067设置

 “网红”思政课、“好网民·青年说”、大学生“互联网+”志愿服务……在天津举办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如何运用网络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话题引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网络思政的需求痛点、关键堵点、资源盲点、面临难点和力量弱点,解码高校网络思政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推动形成立体联动的网络思政工作新格局。
  直面“痛点”,破解网络思政主要矛盾转化的难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矛盾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和发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校园新媒体提供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吸引力,大学生“不想要”“不愿看”。高校要围绕思政教育需求,紧密结合主流价值、先进文化、时代精神,引导和扶持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推进时代楷模、抗疫模范等先进人物的网络宣传,使校园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慕课、微课、网络教学等在校园成为常态,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形态,如何正确处理虚拟教学和现实教学的矛盾,有效保障思政工作质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要适应疫情防控新常态,引导教师重构职业角色,有意识地利用抗疫等现实教材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争做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价值取向的引领者、疫情防控的宣讲者,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打通“堵点”,破解网络思政话语表达困境的难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是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对话的过程、对情境的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成长在新媒体环境中的“00后”“05后”,在话语表达上,更喜欢“重构话语”或者“创造话语”。建设网络和新媒体要注意调整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体系,坚持政治性与技术性、互动性与引导性、开放性与竞争性相统一,打造刚性服务和人文关怀兼有、主流价值和话语魅力兼具的网络新媒体生态,如设计校园卡通形象大使,使校园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更具人性化和互动感,运用网络流行语、活泼有爱的风格,服务学生需求,引领青年思想。要善于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讲故事,将主观意图巧妙融于客观叙事之中,倡导“短”“实”“新”,反对“长”“空”“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消除“盲点”,破解网络思政手段方法创新的难题。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吸引力不够、网络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充分运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以及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今日头条等平台,打造融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的校园集成化智慧思政平台,通过“网络微课堂”、“云”主题班会等创新党团活动的形式,开展慕课、微课等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活力,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将“键对键”和“面对面”有机整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动起来、活起来。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鼓励教师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充分激发做好网络育人工作的内生动力。
  攻克“难点”,破解网络思政风险管控处置的难题。高校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时有发生,网络诈骗现象成为高发案件,给大学生带来侵害。高校要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引导全校上下共建网络文明、严把网络导向、优化网络生态、繁荣网络文化、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安全,真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校园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防诈骗意识和能力,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加强校园二级网站和新媒体的考核评价,有效运用舆情监测软件,及时发现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对敏感舆情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防范网络成为意识形态风险的策源地、放大器,积极塑造和净化清朗文明的校园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弥补“弱点”,破解网络思政协同机制构建的难题。全媒体语境下,“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格局已无法适应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高校要加强“校院班”三级网络平台的规划,发挥学校微信平台、易班等校园一级平台的主流引导作用,学院、职能部门的官方网站、微博等二级平台的同频共振作用,学生班级、团学组织等三级平台的互动沟通作用,形成合力矩阵,强化协同育人。要加强宣传管理员、网络评论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等队伍的选拔和培训,积极推动辅导员、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青年学生等上网发声,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秩序。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全面做好占网、用网和引领网络各项工作,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努力把校园网络和新媒体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打造成为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冯睿)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20A0145),安徽省教育厅网络思政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sztsjh-2022-8-11)

  时间:2022年11月4日

  来源: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166&CurrSid=20455&newsid=59496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