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一头连着教育强国,一头连着健康中国,是两大战略的连接纽带,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双重使命,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布局的战略意图和目标任务,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医学教育的重大使命,在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一要树牢“大健康”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前,医学发展理念正在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人民对高质量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医学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加强预防医学、精神医学、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建设,加大全科、康复、养老、托育等紧缺人才培养,加快构建集预防、诊疗和康养为一体、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要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在智能医学、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领域前瞻布局,提升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供给。要聚焦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评价创新等,对现有医学专业进行改造升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附属医院人才培养主阵地,推进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融通整合的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夯实理论基础,强化临床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快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二要加快“新医科”建设,完善学科建设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学科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教育发展的成效。医学院校要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以满足实际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凝练学科方向,优化结构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创新组织模式,集中优质资源和优势力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峰学科群。要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的学科分支,瞄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以新定位、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新医科”建设,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带动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兴学科发展,推动医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培育“医学+X”“X+医学”等交叉学科,探索构建医科与多学科深度融合、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多层次循环发展体系。
三要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科学研究范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医学院校要坚持“四个面向”和科技自立自强,深化开放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要以催生原创性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目标,加快重点实验室、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加强医学基础研究和医疗卫生技术攻关,创造有利于产出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良好生态。要推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资源,优化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力量布局,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科技攻关,完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创新转化体系,为守护人民健康安全和重大公共安全提供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四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打造健康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医学院校要坚持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构建以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和高精尖专科医院协调发展的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要提升健康服务能级,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聚焦“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目标要求,持续提升附属医院人才培养、疾病诊疗、科技攻关、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能力水平。要助力完善综合防治体系,聚焦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在临床救治、疫苗开发、药物研究、心理卫生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新机制。
医学院校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紧盯医学科技发展趋势,聚焦人民健康服务需求,以新理念、新定位、新内涵、新医科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大支撑和坚强保证。
时间:2023年05月19日
来源:https://szb.ahnews.com.cn/jhsb/pc/layout/202305/19/node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