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日报:着力缓解“看病难”

时间:2023-07-04浏览:847设置

     

      “老人家要拍CT吗?我来带您去。”门诊大厅里,担任志愿服务者的解雨晴主动陪一名高龄患者去CT室就诊。

      “好的,已经帮您把化验报告单发到高新院区了。”在互联网诊间,慢特病门诊医生贾玉强正与一名患者语音沟通。

      “请将车辆往前开一点,谢谢!”烈日当头,医院安保人员陈忠引导车辆停靠,汗水从晒得黝黑的额头不停流下。

      ……

      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一附院”)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共同心愿就是尽己所能,缓解患者“看病难”。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绩有目共睹,但不能忽略就医看病环节仍有不少痛点,与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解决影响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要以敢啃硬骨头的决心,想对策补短板、亮实招见成效、人人参与作贡献,着力缓解“看病难”。

      就医流程“提质效”。医疗机构往往面积大、科室多、就诊手续复杂,如果患者不清楚就医流程,来回奔波难免耽误时间。缓解“看病难”,要在提升就医效率上多做文章。在门诊大厅显眼位置配置综合服务台,加大导诊力量投入,响应患者咨询需求。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向患者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伸出援手,提供全过程陪诊服务。细化预约挂号时段,便于患者精准选择预约时间,避免排队候诊“人挤人”。安医大一附院门诊部副主任汪安勇说:“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视角看问题。”该院从细节着手,将导航地图直接印在挂号凭条上,搭配院内智慧导航系统,输入就诊科室即可获得最优通行路线。统一更新优化、规范升级原有标识标牌,建立规范清晰准确的标识系统,方便患者一目了然找到目的地。通过打好“组合拳”,该院接诊量最大的绩溪路主院区平均候诊时间缩短至24.63分钟。

      通行质量“上台阶”。医疗机构周边往往车流量大、出入人员多,容易给患者“添堵”。如何打通阻塞堵点?安医大一附院保卫处处长孙方德打了个比方:“要给堵塞的交通‘动脉’做手术,形成良性交通微循环。”医疗机构应以构建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为目标,深入剖析通行质量短板,按需拿出解决方案。针对停车“一位难求”现象,安医大一附院绩溪路主院区除挖掘内部车位增量,也充分利用周边大型停车场存量空位分流停车需求。医疗机构还可与交管部门通力合作,高峰时段加大主要出入口管控力度,共同缓解人车混杂造成的拥堵状况。优化公共交通枢纽间多层次衔接,在站点设置醒目交通引导标识,力求做好从车站到医院的无缝衔接。

      数据真正“跑起来”。“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是缓解“就医难”的一个妙方,但如果从业人员对新技术理解不透彻、技能素养不达标,信息化建设质量将大打折扣。坚持长期一线实践探索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两手抓”,才能为打造高质量线上诊疗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线上诊疗功能体验,努力实现从看病问诊到药品派送全流程一站式诊疗服务,匹配复杂在线就医场景需求。安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主任陶敏介绍,该院与时俱进推动信息系统升级换代,实现多院区一体化信息管理,互联网医院自上线以来累计组织41个科室884位医护人员排班11947个、服务30余万人次,总体满意度达96.3%。贾玉强医生补充说:“有些肾移植患者担心就医被感染,幸亏有互联网医院送药到家,解决了吃药问题。”考虑到一些患者不知道如何使用线上诊疗功能,应加大便民服务力度,安排导诊人员、志愿者提供操作指导。

      家门口有“好医生”。有的患者习惯跟医生当面沟通,但出行成本较高;部分患者腿脚不便,又缺乏上网设备,这些群体如何解决“就医难”?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健全基层社区交流合作机制,引导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定期派驻专家在社区坐诊、协助有条件社区开展远程会诊,鼓励社区医院选派人员前往三甲医院等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以患者为中心、慢病用药管理为核心、药师全程参与健康管理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协助基层药房强化药品管理,便于患者就近放心买药用药。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优质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合理。安医大一附院医务处处长陈明卫介绍,该院累计与90家单位开展医联体合作,牵头成立专科联盟42个,其中向对口支援点岳西县医院、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多家县级医院,2022年累计派驻113位专家开展帮扶工作。多措并举、公平普惠,让更多患者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医疗机构和广大服务工作者应始终把缓解“看病难”摆在突出位置,释放更多医疗服务改革红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时间:2023年07月03日

      来源: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307/04/node_05.html#c982027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