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安徽商报微信公众号: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安徽援藏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3-08-22浏览:597设置

      从去年8月到今年8月,安徽省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beat·365(中国) - 官方网站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方海明,在西藏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去西藏前,他早就听闻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及置身在高原,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几个字所蕴含的分量。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前,我们采访了刚从雪域高原回来的方海明,听他讲述了援藏经历,回望这一年的援藏行,方海明觉得是收获之旅、心灵之旅,“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西藏。”

边“高反”边接诊

      从低海拔地区去西藏,第一难关就是高原反应。 去年8月5日,方海明随安徽省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来到平均海拔3600米的西藏山南市。入藏第一天,他的高原反应很明显。最痛苦的是入藏第三天晚上,半夜被憋醒,“胸闷,喘不过气。”醒来的那一刹那,他感到“小鹿撞心”,头疼欲裂,他挣扎着爬起来,抱过氧气瓶吸氧,才慢慢缓解了症状。“如果我不是学医出身,肯定会被那种濒死感吓着了,我是医生,知道这种情况下如何缓解高反。”

      对付高反的唯一方法,就是适应,而领导们的看望慰问、同伴们传授的减轻高反症状的经验,都给了方海明很多鼓舞,三天后,他的头疼和气喘渐渐好多了。

      8岁的次仁央宗,是方海明接诊的第一位患儿,印象特别深,后续每次值班他都要去看看她,和小姑娘聊聊天。能歌善舞的小央宗是整个医院里的“开心宝”,给医院带来了很多欢乐。最让方海明感动和难忘的是,9月2日他正在医院值班。小央宗走到护士台说了声 “叔叔好”,然后自己趴在护士台,给他画了一张肖像,并且写上了方海明的名字。那一刻,方海明觉得,为了眼前的这些可亲可近的同胞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技术加持造福当地病患

      2022年10月份,方海明进入山南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兼任该院消化内科主任。

      进了科室,要先摸清情况,科室的诊疗技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当地的消化内科疾病又有哪些特点……方海明和科室同事们聊,去病房和病人聊,察看历年就诊患者的病历,慢慢地心里有了底。

      方海明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疾病谱,为消化内科科室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他要在援藏的这一年里,带来成熟的先进技术,培养骨干力量,争取让他们能早日独当一面,“我在这一年里能做哪些事?我返回内地后,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坚持?我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很快,方海明带领着消化内科,实现了多项突破。

      2022年11月份,一名73岁的患者益某,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但自己和家人都没太当回事。3天后,老人症状明显加重,出现大量频繁咯血,每天甚至咯血达近20次,家人将他紧急送入山南市人民医院。

      方海明给老人做急诊胃镜检查,在距门齿25-27cm处发现食道瘘,底部覆盖大量血痂,结合前期超声检查、胸部CT检查结果,考虑食道纵膈瘘,“通俗说,就是老人食道和纵膈相通了,造成纵膈感染。”

      消化道瘘常发生于外科手术后,形成严重且常致命的并发症:术后消化道瘘。食道纵膈瘘也因合并纵膈感染、肺部感染等瘘相关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死率高,“我们使用了消化内镜微创诊治技术,直接通过胃镜实行了微创缝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2022年12月份,山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又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这位巴姓老人65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有呕血黑便,前来就诊,做胃镜检查时发现胃底黏膜下肿瘤,后做超声胃镜检查,结合腹部CT扫描,诊断考虑胃间质瘤。

      在医院多科室通力协作以及消化内科诊疗团队的默契配合下,由方海明主刀,为患者成功施行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微创切除肿瘤,“老爷子胃里的这个瘤子直径有三四厘米,差不多有鹌鹑蛋大,我们利用内镜微创术把它切掉,好比在一个橘子表面打个微孔,然后把里面瓤子掏空,再把微孔缝合——如果不用内镜微创,那老人家会吃很多苦,而且术后恢复也很慢。”

      在山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这位老人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自由活动。

临回安徽前还救了一条命

      作为临床医生,方海明早就养成了“24小时在线”“随时上手术台”的习惯,他和病情、和死神赛跑,抢时间,就为了跑赢那至关重要的几步。

      今年5月25日,晚上9点半,方海明正在宿舍里吃饭,突然接到电话,“急诊,4岁孩子,吞了个东西,不知道是啥。”方海明把碗一丢,大步跑到急诊室。

      孩子到底吞了啥?问孩子母亲,摇头,不清楚,问孩子奶奶,也是一脸困惑,问孩子,更是说不清。母亲回忆说,下午去游戏厅玩了,可能吞下了游戏币,一会儿又改口说,可能是五毛钱的硬币,也可能是一元的硬币。

      异物性质不一样,治疗措施也不一样,怎么办?如果转院去拉萨,开车要好几个小时……方海明跟院长说,“能在这里解决就在这里解决,我们来援藏就是来解决困难的。”

      从专业角度来说,吞食异物的性质直接决定了救治的难易。该例病例具有特殊性,一是不知道异物是什么,二是孩子太小食道很嫩,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异物损伤孩子食道。他硬着头皮上了手术台,千小心,万小心,最后,通过胃镜下微创技术,取出了孩子食道里的那一枚五毛硬币。

      就在方海明结束“援藏”之行准备返回安徽的前一天,他又救了一条命。

      7月31日,方海明正在宿舍里打包行李,突然接到急诊求救电话,他赶去一看,患者已经进了ICU,原来这个老爷子饮酒过量,呕吐,引起贲门黏膜撕裂大出血,危在旦夕。“我赶到的时候老人家已经休克了,血压一直往下掉,我通过胃镜检查,他胃里满是血,混杂着食物,什么都看不清——这个时候,只能靠经验外加胆大心细了。”

      迅速找到出血点,凭的是经验,通过胃镜用金属夹把血止住,要稳准狠,凭的是技术,从方海明赶到手术室到止住血,不过20分钟,老人转危为安,命,保住了。……

      方海明的故事,只是众多援藏医生的缩影。

      2015年安徽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8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安徽医务工作者来到山南市人民医院,他们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不断补齐医疗短板,让当地百姓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年来,第八批“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队队员共治疗门急诊患者4600多人次,住院患者1000多人次,手术180多台次;通过人才轮训计划,帮助医院掌握核心技术20项;在保持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基础上,将市级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提升为自治区级。

      今年8月初,方海明结束援藏之旅,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家里。在这一年里,他最歉疚的就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他看到了8岁的儿子在去年中秋节前写的那篇作文《xiao shi的爸爸》,“今年的中秋有点特别,去年爸爸还pei我过中秋,今年就不行了。因为爸爸去西藏了……”文字旁还画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山顶上站着一个人影,“这山是儿子心目中的青藏高原,站在山上的人,应该是儿子心目中的爸爸吧。”

      时间:2023年8月18日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18jZC9iJJx0e_RT8MkShA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