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医大要闻

【致敬吾师·十佳教师】孙妩弋:用热爱与传承让教育花开

时间:2024-09-06浏览:377设置

三尺讲台上,一身朴素的打扮,身形纤瘦,声音却洪亮,一位教师正在为学生讲授《基础与临床药理学的内容她目光坚定,语气从容,讲台下的学子聚精会神听讲,笔尖在纸上飞舞,记录下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她是孙妩弋,我校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2024年度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今年是她与安医结缘的第22年,也是她从教的第16年。她把热爱写进教育工作的春夏秋冬,把坚守融入科学研究的每分每秒。在校园中,总是可以看到她步履匆匆、充满干劲的身影,因为她要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我是一名普通的‘80后’教师,我们这一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前辈学者的感召下,努力成长为一名‘四有’好老师,为国家培育出更多致力于科学研究、治病救人的栋梁之材。”时至今日,孙妩弋还清楚记得当初写在入党申请书中的一段话,她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庄严承诺。 

“2年的兼职班主任工作和十余年研究生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让我了解怎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她深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站好讲台,还要针对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坚守治病救人初心。 

 “正是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千千万万名科研人员共同奋斗,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的医药研发由仿制向创制、医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进程。”在讲解到《肿瘤的药物治疗》章节时,孙妩弋会为学生介绍我国药企自主研发的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1类创新药物,并反复叮嘱学生:“你们将来走上临床,要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从临床中发现科学问题,开展有意义的研究,把治疗和治愈多少病人作为首要目标。”她将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对本科生侧重“手把手”教授,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对研究生则注重培养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三次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

 作为临床药理学教研室的成员,她先后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留学生、硕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其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参与主讲的《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药理实验方法学》《分子药理学》获评“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临床药理学》全英课程获“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孙妩弋一直秉承“对所有学生负责”的理念培养学生。在她的指导和培养下,6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评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并有多名学生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创业之星”“校研究生十佳学术新星”等荣誉称号。她指导的学生论文还获评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孙妩弋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主持多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编教材3部。她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科研反哺教学和案例教学,为培养高质量药学人才保驾护航。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她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项,为省属医药院校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科研的意义不仅在于探索未知,更在于传承和发扬”

问及科研路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孙妩弋不假思索地表示,是她硕博期间的导师——魏伟教授。“他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科研,是我在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更是我的榜样。他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帮助我明确研究方向,不断前行。是他让我明白了科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探索未知,更在于传承和发扬。”

回想二十多年前攻读硕士学位的岁月时,孙妩弋感慨良多:“那时候可不比如今啊。”虽然实验条件有限,但她却从未慢下探索的脚步,“上世纪80年代,徐叔云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自制无菌工作台,穿着笨重的消毒衣,在高压锅里培养细胞,利用瓶瓶罐罐提取白芍总苷。这些年来,所里的实验条件明显改善,前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科研平台及学习条件,我们更应该传承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2008年,孙妩弋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正式成为一名高校讲师。十年后,作为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已经是教授的她选择出境访学,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和研究视野,突破研究瓶颈。她围绕炎症免疫相关肝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作用靶点及新药的研发开展系统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推动了治疗实验性肝损伤中药——芍芪多苷的研制,带领课题组发现了潜在的治疗肝病的新靶点,并筛选得到抑制剂,相关研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因长期坚持特色研究,她还入选安徽省高校“杰青”、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

2023年,她拿下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这也是其主持的第三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然而,申报基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花了五年时间才拿到‘国自然’青年项目,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在魏伟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孙妩弋重振旗鼓,不断查漏补缺。谈及那段经历,她脸上露出笑容:“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自己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近年来,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孙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探讨课题到深夜,修改文章到凌晨,会陪着我们一页一页地修改幻灯片。在她的带领下,我逐渐懂得了如何做好科研。”“孙老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做科研,更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只有人做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有意义,才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孙老师的教诲和关爱,让我从初入学时的迷茫到坚定目标,让我明白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

传承不仅是科研的意义,更是教育的意义。成为老师后,孙妩弋将前辈学人的科研精神、恩师的言传身教,转化为自己的育人理念和方式,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循环”,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

勤勉乐道,做服务师生的贴心人

孙妩弋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导师、出色的科研工作者,还是一名勤勉的科研管理者。自2016年开始,她便接手科教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后来兼任主任一职。

她参与组织多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与团队同事齐心协力,圆满完成研究生招生复试、开题与答辩等工作,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获得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她还积极参与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以及“抗炎免疫药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安徽省“115”创新团队建设,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其实行政工作和做科研一样,必须细心严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差错。”孙妩弋谈道。

同事们也一致给予孙妩弋夸赞:“她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尽职尽责,经常能看到她下班后还在办公室忙碌。她认真负责、细致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感染着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们。”“她总是能够稳妥地做好每一件事,能够全面而细致地考虑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她在,我们很安心。”

从板书设计到幻灯制作,从课堂时间安排、互动到课后交流,孙妩弋总是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执教中遇到的困难,指导他们走出困境,在传帮带中助力其快速成长。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先后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安徽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以及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培育团队”“卓越导学团队”等,药研所多次获评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尽管身兼数职,每天都很繁忙,孙妩弋却表示自己收获了很多:“学校、药研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工作环境,领导也始终鼓励我们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大胆创新。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更懂得了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机遇。”

“教育是一件漫长而美丽的事。等待花开的过程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你可以欣赏它的成长蜕变,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未来,孙妩弋将继续怀揣炽热的教育梦想,不断领略探索教育科研道路上的美丽风景,用热爱与传承,浇灌出更多的育人育才之花。(临床药理研究所 许璐)

返回原图
/